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第四周)

发布日期:2023-03-01 20:48

活动

记录

一、整体把握主题多角度展示

本单元围绕“传统文化”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三篇精读课文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传统文化”来展开的,三首古诗,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古代历史遗产赵州桥,清明上河图的名画。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感受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寻求中国人的文化命脉之根。

编排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诗特有的韵味节奏、四大发明特有的价值、古代建筑的神奇、绘画艺术的精湛……《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更是多角度浸润传统文化的厚重。第一课时学习中就朗读背诵“日积月累”。通过本组课文,让我们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产生文化自豪感。

基于此,我在开篇写下了对单元学习的寄语,希望孩子们朗读中能够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根基,激发对伟大祖国文化的热爱。

思维导图在整体上对本单元知识做了梳理,希望对理解课文有所帮助。本单元的4篇课文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介绍”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以文带文会补充阅读量。

二、关注语文要素多篇训练一得

本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是单元的教学重点,结合课后习题落实。《古诗三首》以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三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纸的发明》一课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传承了下来?《赵州桥》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这几篇课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由点及面逐步让学生学会了“了解一句话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本单元训练的难点,《古诗三首》一课的活动提示是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纸的发明》一课活动提示是小组内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交流一下《赵州桥》课后习题是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和同学交流《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在学文读文过程中整合落实。“词句段运用”在习作和学文读文过程中落实。

三、依托前置学习尽量少讲多读

 七分诗,三分读。可见在古诗学习中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小学生理解古诗的重要渠道。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品味古诗的语言,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并为古诗中的情感感染,使自己的感情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很好发挥诗歌抒情审美的艺术功能。

古诗节奏鲜明形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朗读时,老师要求大家注意重音节奏还要把读音读准确。重音并非要我们在朗读时突然大声重读,或是很突兀,尖锐的声音读出。而是要注意整个句子,甚至整首诗音节间的顺畅过渡,达到和谐。

图片节奏一般是五言三顿,七言四顿。而在实际朗读时,要结合诗句意思和习惯。现在我们都是五言两顿,七言三顿了。还有一点就是要注意字音准确。以现代汉语字典普通话注音为准。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通假字特殊名词破音异读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关于略读课文:

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推荐“四遍”读书法。

图片4.png 

第一遍读:大声朗读,扫清识字障碍(一读勾词,出声辩音);

第二遍读:默读思考,品味重点语句(二读画句,静默思考);

第三遍读:回顾整体,提炼信息(三读全篇,提炼信息);

第四遍读:内化语言,练习表达(四读内化,表达己见);

五读:拓展阅读,积累更多语言。

图片5.png


广州市花都区花广金狮学校
联系电话:020-86988612
学校地址: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金狮大道东正阳路铺头园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