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周次 |
第10周 |
日期 |
4月13日 |
地点 |
办公室 |
记录人 |
黄雅艺 |
|||
出席人签名 |
魏艳、黄雅艺、唐春艳 |
|||||||||
活动主题 |
16 宇宙的另一边 |
缺席人 |
无 |
中心发言人 |
黄雅艺 |
|||||
活动 记录 |
一、本周常规工作安排 1、花都区朗诵比赛 2、展板布置 3、语言文字资料上交 4、闭幕式小剧场的节目时间和标题上报 5、阅读节的年级活动安排: (1)展板作品 (2)展示型活动,要做好学生培训 6、抓紧复习准备期中考试
二、集体备课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想象的神奇,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言运用: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与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 思维能力:能说出故事中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我”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审美创造:感受想象的神奇,体会大胆想象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淌、秘”等6个生字,会写“宇、宙”等12个字,会写“宇宙、星空”等10个词语。 2、能说出故事中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我”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3、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与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说出故事中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我”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教学难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与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 视频导入,初步了解宇宙。 教师出示视频:这就是宇宙,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宇宙吗?(课件中的这个视频感受不大,且是英文版本的,可换一个视频) 预设:浩瀚。 2.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宇宙的另一边,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过渡:宇宙的另一边到底有什么?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宇宙遨游吧! (设计意图:教学开始,利用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宇宙,并产生对宇宙探知的欲望,语文本拉近距离,为实现教学迈出第一步。)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宇宙的另一边有什么秘密?文中的哪一句话点明了这个秘密?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习字词 (1)学认字 出示词语:流淌 秘密 一栋 气喘吁吁 思绪 一篇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识字游戏(摘星星) 出示词语:秘密 思绪 流淌 乘法 教师指名学生挑战。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并不多,但与课文比较紧密,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感受想象的特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提出问题:回顾课文,说一说:“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 预设: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教师过渡:小时候,我们经常会仰望星空,有一个小朋友,他在仰望星空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秘密!我们一起去课文中了解吧! 2. 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浩瀚”是什么意思?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1:广大、繁多。 预设2:为下文的想象做铺垫。 (3)教师小结:看着浩瀚的宇宙,“我”有无限的想象,这一自然段为下文想象的宇宙另一边作铺垫。 3.学习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秘密” (1)教师提出问题:“秘密”是什么意思?你有秘密吗?能不能和大家分享? 预设:秘密是指有所隐蔽的,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情,所以不能和大家分享。 (2)教师追问:课文中星光告诉“我”一个什么秘密? 预设: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教师板书:宇宙倒影 (3)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倒影”。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汩汩”:“汩汩”拟声词,把星光当作人来写。 4.教师提出问题: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会有些什么呢? (1)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那里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 (2)教师引导发现:在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一直重复出现,是哪个词? 预设:一样。 (3)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这个词会反复出现? 预设:因为宇宙的另一边,是这边的倒影。 (4)教师小结:因为“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所以很多东西都是一样的,才会有一样的城市、一样的街道、一样的房子、一样的孩子,这就是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5)学生讨论:星空告诉“我”的这个秘密是真实的吗? 预设:不是,是想象的。 (设计意图: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秘密”,结合课文第2自然段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本文是作者发挥想象描绘的想象世界。) 四、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3-5自然段。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圈画关键词语,思考:课文围绕“倒影”,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1)教师引导交流: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预设1:宇宙的另一边有另一个“我”,“我”从书包拿出作业本,他正把作业本放回书包,“我”爬楼梯他正下楼。 预设2:宇宙这一边雪是冬天下、太阳从东边升起,宇宙另一边雪是在夏天下、太阳从西边升起。 预设3:宇宙这一边石头没有生命,宇宙另一边石头像花朵一样开放或像人一样行走。 教师板书:夏天下雪 太阳西起 石头开花 (2)教师小结:在“我”的想象中,宇宙的另一边与现实生活完全相反。 2.学习6-9自然段。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第6-9自然段,说说作者有关数学的奇特想象有哪些。 ①学生圈画关键语句。 ②师生交流反馈。 预设:数学课的加法和乘法非常特别、有趣。 (2)教师引导:作者把宇宙的另一边想象得很有趣,也很好玩。你发现作者展开想象的秘诀了吗? ①学生交流反馈。 ②教师归纳:宇宙另一边发生的事情和宇宙的这一边恰恰相反,即反着想。 (3)学以致用,学生运用这种相反的方法,也想象一下“我”上学路上的情景。 预设:我举起右手向老师行礼。另一个我会举起左手向老师敬礼。(这部分可以再打开学生的思路,不限制范围,让学生多举几个例子) (4)探索数学课。 ①教师提出问题:宇宙另一边他们的数学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预设1:加法是快乐的。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又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 教师小结:一个“冲”字,写出孩子们急切的心情,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是孩子们的活动。这可真快乐呀! 教师板书:加法快乐 预设2:乘法是奇妙的。早春二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雨贵如油=春风又绿江南岸=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师点拨:出示课文中的诗句和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生机勃勃场景。 教师板书:乘法奇妙 ②教师过渡:多么有趣的数学课呀,可是就在这时响起了一个声音,是谁的声音?我们一起去看看!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品读课文重点段落,探究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落实了本课的核心目标。) 3.学生齐读第10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思绪是什么意思? 预设:思路的线索、头绪。 (2)教师追问:“我”的思绪正在茫茫宇宙中穿梭,是谁的声音响起? 预设:是语文老师的声音。 (3)教师过渡:语文老师一下子就将“我”从想象的世界拉回了现实。被拉回现实的“我”难免有些尴尬,所以决定将知道的告诉大家。 4.学习11-12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我”告诉了大家什么? 预设: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篇关于风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想象风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风,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 (2)教师小结:这样写作,想象奇特。 教师板书:想象力丰富、奇妙、有趣 (3)学生大胆想象练写:如果想写关于水的习作,该怎么写呢? 预设:如果我要写一篇关于水的习作,我就穿上泳衣,跳进碧绿碧绿的河水,游的越快,分数越高…… (4)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预设:这一段照应了开头,写出了“我”对宇宙另一边的留恋、不舍。 (5)教师小结:到了晚上“我”还要趴在窗台上看浩瀚的星空,照应了开头,写出了“我”对于宇宙另一边的留恋与不舍。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学生交流易错字及注意点。 3.教师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4.学生练写,教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抓住字的结构,交流字的易错点,对重难点生字进行书写指导,有助于加深印象,便于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六、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3-2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感受“我”大胆和神奇的想象。 2.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与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顾课文 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走进了想象的世界,学习了课文,了解了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了想象的奇妙。 2.教师提出问题:作者展开想象的秘诀是什么?预设:宇宙另一边发生的事情和宇宙的这一边恰恰相反,即反着想。 3.学生活动:我们一起来回顾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吧。 师生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方式,简单直观的将上节课所学的宇宙另一边的秘密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操作时可多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并互相评价) 二、用自己的话说课文写了宇宙哪些秘密 1.教师提出任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写了另一个世界的哪些秘密? 2.学生交流讨论:什么叫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师明确:“用自己的话说”是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语言。 3.出示第3自然段。教师示范表述。 放学回家,我气喘吁吁地往楼上跑。我忽然想起: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我往楼上跑,另一个的我是不是在往楼下跑呢?是不是也气喘吁吁呢?一回到家,我要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做作业,那么,另一个我呢?是和我一样做作业,还是正把作业收回书包?想着想着,我放下作业本,走向窗台。浩瀚的宇宙啊!另一个的我在哪一颗星球上呢?此时,他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趴在窗台上,望着星空呢?我们的眼睛虽然看不到那么远,可是我们的目光是不是会相遇? 4.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你发现“用自己的话说说”有什么秘诀呢? 预设1: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调整顺序,加上自己的想象,重新组织语言。 预设2:可以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理解。 5.学生练说。 (1)教师引导:课文还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其他秘密,请选择一个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 (2)学生同桌练说。 (3)教师指名学生说,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什么叫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很多学生并不清楚,需要教师引导其通过交流讨论,明确概念。同时还需要教师示范,学生才能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且从教师的范例中悟出具体的方法。) 三、交流想象,宇宙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 1.教师提出问题: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 教师引导:可以围绕“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展开想象。 2.教师指名学生说给大家听,师生评价。 预设1:另一边的小动物都会说话,能和人类沟通。那里的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预设2:车子都是行驶在半空中的,每个车子的两边都有一个翅膀。 预设3:宇宙这一边白天是太阳,晚上是月亮;宇宙的另一边会不会白天是月亮,晚上是太阳? 预设4:宇宙这一边秋天水果是成熟的;宇宙的另一边会不会水果在春天就成熟了呢? 预设5:在宇宙的另一边长满了花生,花生都长在大楼的墙上,人们站在花生叶子上摘花生。 预设6:在宇宙的另一边人们用河水来做减法,河水被分成很多小块块,人们要使用,拿起一块就可以了。 预设7:宇宙另一边的小汽车是用糖果做的,开着糖果的汽车不会撞伤人。 预设8:糖果汽车被像大象那么大的苍蝇叼走了,潜到海里了。 2.教师小结: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能概括这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能像作者一样,永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乐的成长! (设计意图: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大多善于想象,可是并不都是善于将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不会捕捉脑海中大胆的想法。通过教师的引导,拓宽孩子们的思路,让孩子们更快的打开想象的大门,进入想象的世界。) 四、结构梳理,拓展延伸 1.结构梳理 2.拓展延伸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小王子》。(删去,课后自行阅读,不在课堂上操作) 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 2.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仿照《宇宙的另一边》,写一篇属于你自己的想象的小作文,要新奇、有趣,有自己的想法。(此处不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