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第十周)

发布日期:2023-05-03 21:47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周次

第十周

日期

411

地点

A209

记录人

庄彩英

出席人签名

卞智敏、潘群、刘姗、庄彩英、温雁婵、钟惠文

活动主题

一年级如何读好长句子

缺席人

中心发言人

庄彩英

活动

记录

如何读好长句子集备

第四单元由古诗《静夜思》、儿歌《夜色》、课文《端午粽》和《彩虹》,以及《语文园地四》组成。本单元以“家人”为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是对学生进行“读好长句子”的训练。

从课后思考题看,《端午粽》和《彩虹》明确提出了“注意读好长句子”要求。所谓的“长句子”,是相对于“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这类简明扼要、意思明确的句子而言的。“短句子”一般不超过20字,“长句子”往往超过20字,有的长达三四十字,结构也相对比较复杂。比如《端午粽》开头独立成段的句子:“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这句话虽有21个字,但句意明白无误,不属于“长句子”。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句话30个字,先后交待了粽子的“整体”“里面”“中间”特点,也即写了三层含义,意思相对复杂多了,所以属于“长句子”。同样,后文中“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一句,共35个字,既写了“我们如何”,又写了“外婆如何”,也属于“长句子”。

相对而言,《彩虹》一课中的“长句子”更为复杂。课文第2—4自然段,小女孩分别向爸爸、妈妈和哥哥提出了属于她的天真的“想象”:

 

爸爸,你那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妈妈,你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呢?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久多了一个月亮吗?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你梳头,你高兴吗?

 

哥哥,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你看见了,高兴吗?

 

上述三个自然段中,每段第二句都是典型的“长句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三个句子不仅都使用了“如果……就……”,属于结构相同的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且从语气上讲,又都包含了反问词“……不……吗?”,属于反问句,起到增强语气的作用。

 

那么,如何教学这些“长句子”,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呢?

 

一、删繁就简明句意

“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为例。先让学生自己读句子,然后回答“我怎么样?”学生很容易答出“我提着爸爸的水壶,走到彩虹桥上,把水洒下来,天就下雨了”。如果再简约一些,就是“我提着水壶,到彩虹桥上洒水,就是下雨”。这是“我”想象中所做的事,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是合情合理的,完全可以实现。弄清句子的意思,是指导学生读好这个“长句子”的第一步。

 

二、把握心理抓重点

“我”想象自己拿着爸爸的水壶到彩虹桥上洒水,变成下雨,可以减轻爸爸挑水浇田的劳苦。小姑娘这样想象的时候,心情怎么样?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揣摩出“体谅爸爸、为自己能替爸爸分担劳动而高兴”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反问句“……不(就是)……吗?”读出这种高兴的语气,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语言形式的统一。

 

三、举一反三提技能

“读好长句子”的训练不能一蹴而就。教学《彩虹》时,“爸爸”句子的教学方法要及时迁移到“妈妈”“哥哥”句子的教学上,甚至可以再创设一个“表妹”训练学生“读好长句子”。虽然“读好长句子”的语文技能要求是在《端午粽》《彩虹》中明确提出来的,但在本册第二单元《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四个太阳》中,其实已经做了铺垫: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吃水不忘挖井人》)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我多想去看看》)

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四个太阳》)

教学第一句,先要让学生明白“乡亲们干了什么”和“石碑上刻了什么”;教学第二句,先要让学生明白“北京城有什么”和“天安门广场上怎么样”;教学第三句,先要让学生明白“落叶先怎么样,再怎么样”。在此基础上将几层意思连起来,再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

 

古人云,积跬步才能至千里。“读好长句子”训练也一样,只有经过一步步扎实的训练,才能水到渠成,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微信截图_20230503214545.png


广州市花都区花广金狮学校
联系电话:020-86988612
学校地址: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金狮大道东正阳路铺头园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