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广金狮学校舞蹈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授课科目:舞蹈 授课教师:杨薇
课程名称 |
舞蹈 |
总课时 |
16 |
||
课程类型 |
艺术课程 |
授课对象 |
2-3年级 |
授课地点 |
舞蹈教室 |
一、 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我校“做最好的自己”为根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需求,大胆创新,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提高舞蹈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审美兴趣,陶冶学生的心灵,又能让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期望经过活动,使孩子们不仅仅能发展身体,得到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训练,并且还能发展思维和情感,促进身心愉快的和谐发展。
二、课程目标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富于动感的艺术,舞蹈教学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经过训练和表演,锻炼学生身体,发展身体素质质,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动作美感,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讲礼貌、懂礼貌、爱团体、守纪律的好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肢体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了群体协作的意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全面整体性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针对我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舞蹈课程总体思想,我校舞蹈课程将将以以下几点进行具体实施与安排:
(一)校本课程:(2-3年级)
1、通过舞蹈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在舞蹈训练、表演过程中,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2、在自信、有表情的表演中,加强合作交流,增强群体的意识。
3、养成舞蹈的基本要素:(1)了解动作的形态、节奉与音乐的感知。(2)掌握一定的舞蹈基础知识、基本步伐、基本动作。(3)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方向感等,使之获得基本的舞蹈感知与表演能力,提高对舞蹈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
(二)社团课:(1-6年级)
1、塑造学生良好形体,为良好的体态身型气质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肢体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了肌肉群协作的意识。
3、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4、能够通过模仿完成动作的学习,从而进行舞蹈表演,每学期形成1个展演舞蹈。
(三)校队课:(3-5年级)
1、选拔合格队员,系统专业的训练,进一步增强队员们的节奏感,增强他们对舞蹈的
表现力和感受力,做到用“心”舞蹈,使队员们的整体素质和表演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2、教会学生用舞蹈语汇来表现舞蹈的情绪和意境,注重舞蹈的神韵、感觉。
3、严格要求,精心编排,完成校内外各项演出任务,每学期形成1个本学期展演节目,以及1个预备下学期展演节目。
三、课程的组织形式
课程安排 |
节数 |
周次 |
学段 |
组织形式 |
校本课程 |
1节/周 |
19周 |
2-3年段 |
以班级为单位开设 |
社团课 |
2节/周 |
16周 |
1-6年段 |
自愿报名参与舞蹈课程 |
校队课 |
2节/周 |
16周 |
3-5年段 |
专业选拔 |
四、课程的具体内容
第一阶段:(2年级)
第 一 学 期 |
周次 |
教学内容 |
训练目的 |
第一周 |
常规教育;认识身体;空间认知 |
常规培养;提高身体认知能力 |
|
第二周 |
空间方位认知;身体认知 |
||
第三周 |
站姿与坐姿训练;单一基本功训练1 |
塑造学生良好形体,为良好的体态身型气质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肢体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了肌肉群协作的意识。
|
|
第四周 |
基本体态训练;单一基本功训练2 |
||
第五周 |
腰腹肌能力训练;单一基本功训练3 |
||
第六周 |
单一手位、脚位;表演性训练 |
||
第七周 |
基本功活动组合1(肩部训练) |
||
第八周 |
基本功活动组合2(腿的延伸) |
||
第九周 |
基本功活动组合3(勾绷脚) |
||
第十周 |
表演性舞蹈组合学习 第一段 |
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方向感等,使之获得基本的舞蹈感知与表演能力。 |
|
第十一周 |
表演性舞蹈组合学习 第二段 |
||
第十二周 |
表演性舞蹈组合学习 第三段 |
||
第十三周 |
表演性舞蹈组合学习 第四段 |
||
第十四周 |
整体复习1 |
内容梳理与整合 |
|
第十五周 |
整体复习2 |
||
第十六周 |
阶段性检测 |
检测成果 |
|
第 二学 期 |
周次 |
教学内容 |
训练目的 |
第一周 |
常规教育;恢复训练 |
常规培养;体态塑造 |
|
第二周 |
手位、脚位,基本姿态训练 |
||
第三周 |
体态训练;单一基本功训练1 |
训练学生良好形体,为良好的体态身型气质打下基础位 |
|
第四周 |
能力训练,单一基本功训练2 |
||
第五周 |
软开度提升;单一基本功训练3 |
||
第六周 |
表演性训练(表情与情绪);模仿与创编 一阶段 |
加入表演与编创元素,锻炼学生想象力、创新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舞蹈表演能力。
|
|
第七周 |
表演性训练(放大和缩小);模仿与创编 二阶段 |
||
第八周 |
表演性训练(连接);模仿与创编 三阶段 |
||
第九周 |
表演性舞蹈组合学习 第一段 |
||
第十周 |
表演性舞蹈组合学习 第二段 |
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方向感等,使之获得基本的舞蹈感知与表演能力。 |
|
第十一周 |
表演性舞蹈组合学习 第三段 |
||
第十二周 |
表演性舞蹈组合学习 第四段 |
||
第十三周 |
表演性舞蹈组合学习 第五段 |
||
第十四周 |
整体复习1 |
内容梳理与整合 |
|
第十五周 |
整体复习2 |
||
第十六周 |
阶段性检测 |
检测成果 |
第二阶段:(3年级)
第 一 学 期 |
周次 |
教学内容 |
训练目的 |
第一周 |
常规教育;认识身体;空间认知 |
常规培养;提高身体认知能力 |
|
第二周 |
舞蹈常识与单一基本功训练 |
||
第三周 |
站姿与坐姿的加强 |
塑造学生良好形体,为良好的体态身型气质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肢体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了肌肉群协作的意识。
|
|
第四周 |
基本体态的加强 |
||
第五周 |
腰腹肌能力的加强 |
||
第六周 |
基本功活动组合1 |
||
第七周 |
基本功活动组合2 |
||
第八周 |
基本功活动组合3 |
||
第九周 |
舞蹈鉴赏 |
提高审美能力 |
|
第十周 |
表演性舞蹈组合学习 第一段 |
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方向感等,使之获得基本的舞蹈感知与表演能力。 |
|
第十一周 |
表演性舞蹈组合学习 第二段 |
||
第十二周 |
表演性舞蹈组合学习 第三段 |
||
第十三周 |
表演性舞蹈组合学习 第四段 |
||
第十四周 |
整体复习1 |
内容梳理与整合 |
|
第十五周 |
整体复习2 |
||
第十六周 |
阶段性检测 |
检测成果 |
|
第 二学 期 |
周次 |
教学内容 |
训练目的 |
第一周 |
常规教育;恢复训练 |
常规培养;体态塑造 |
|
第二周 |
恢复训练;体态练习 |
||
第三周 |
脚下步伐训练 |
训练学生良好形体,为良好的体态身型气质打下基础位 |
|
第四周 |
肩膀、胸腰的练习 |
||
第五周 |
腿部能力训练 |
||
第六周 |
表演性训练(空间与方位);模仿与创编 四阶段 |
加入表演与编创元素,锻炼学生想象力、创新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舞蹈表演能力。
|
|
第七周 |
表演性训练(跑与跳);模仿与创编 五阶段 |
||
第八周 |
表演性训练(动态与静态);模仿与创编 六阶段 |
||
第九周 |
舞蹈鉴赏 |
提高审美能力 |
|
第十周 |
表演性舞蹈组合学习 第二段 |
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方向感等,使之获得基本的舞蹈感知与表演能力。 |
|
第十一周 |
表演性舞蹈组合学习 第三段 |
||
第十二周 |
表演性舞蹈组合学习 第四段 |
||
第十三周 |
表演性舞蹈组合学习 第五段 |
||
第十四周 |
整体复习1 |
内容梳理与整合 |
|
第十五周 |
整体复习2 |
||
第十六周 |
阶段性检测 |
检测成果 |
五、课程实施的方法与举措
(一)基础性教学实施举措
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舞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开发学生的肢体语言,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在舞姿造型、动作串联、队形调度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使学生认识身体、协调四肢、积累各种舞蹈形式、丰富肢体感受,逐渐生成有“意识”的舞蹈语汇。
(二)表演性教学实施举措
引导学生关注舞蹈动作与生活情境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和表达自我,在情境体验中发现美、表达美;引导学生建立舞蹈与身边的信息、事物的联系,运用舞蹈从不同维度表达生活经验。
(三)扩展性教学实施举措
在舞蹈练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与灵活性;引导学生在多舞种艺术表演中将内心的情感活动和身体的动作表现有机融合,在认知、理解、融入、共情、传达的过程中,感受舞蹈带来的身心愉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简单易行的编舞方法丰富舞段,使学生体验舞蹈创作的乐趣。
六、评价策略与考核
(一)课程评价总设想:
本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课程目标,着眼干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评价要求:
1、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可实施性。
2、课程实施是否切合实际,活动反馈如何。
(三)考核方式
1、校本课程考核:
·评价方式:老师自定义表演组合,大约时常1-2分钟以内,在同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进行分组考核,每组6人进行轮流小组展示,考核教师对每组学生进行ABC三档打分,并上传学校内网。
·评价方法:展示法、观察法
·评价者:上级领导
2、社团课考核:
·评价方式:老师自定舞蹈表演节目,在校级活动中展示以得到体现。
·评价方法:展示法、观察法
·评价者:上级领导
3、校队课考核:
·评价方式:(1)老师自定舞蹈表演节目,在校级活动中展示以得到体现。
(2)以公开课或巡查的方式进行课堂风貌展示与训练成果展示。
·评价方法:展示法、观察法
·评价者:上级领导
(四)教师考核
·评价方式:通过上级领导对以上舞蹈组合以及舞蹈节目的整体效果、节目整齐度、学生精神面貌等方面去对老师评价老师,进行A、B、C、D四档打分,并上传学校内网。
七、小结
我将本着“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成长,在改革中发展”的策略,边学习边实验,边实验边反思,在不断反思中推进学校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学校教育的变革。舞蹈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气质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培养孩子的一项特殊才能的同时,教会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体魄,就会获得成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