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周次 |
第13周 |
日期 |
11月22日 |
地点 |
办公室 |
记录人 |
曾美华 |
|||
出席人签名 |
魏艳、李小柔、曾美华、邵相茹、周西、王雯婷、郅光玉 |
|||||||||
活动主题 |
第六单元备课 |
缺席人 |
无 |
中心发言人 |
魏艳 |
|||||
活动 记录 |
一、期中质量分析 (一)、成绩状况分析 1.按顺序默写声母表:这一题较为简单,基本都能全对。 2.看拼音写词语大多数都能写对。 3.读一读,连一连都能用尺子连线,并正确率极高。 4.按课文内容填空基本都对。 5.语言表达学生都会做 6.学生卷面书写很工整。 (二)、存在的问题: 1.分一分,填一填:学生将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混淆。 2.拼一拼,写一写:一半的学生会忘记ü单独作为介母的时候要加两点,遇到jqx需要去掉两点。 3.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勾:个别学生不理解题意,将有选项的都打勾了,还有小部分学生难以区分声母,因此判断出错。 4.拼一拼,读一读,选择合适的拼音写在四线格中:大多数学生都是会做的,但有学生漏写声调。 5.拼一拼,写一写:整个年级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将“木耳”写成“目耳”。 6.看图选拼音,把句子补充完成:本题每个答案框都设置的三个,迷惑到了学生,强行把两个拼音拆开为三份,导致失分,还有学生将这道题理解成连词成句,忘记上面有选项,写得答案完成不对,一分不得。 7.阅读理解:第三小题:东东是一个是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对于A\B的答案理解不到位,另外平时没有做过类型的题导致丢分。 (三)、反思及策略 1.辅差的时候让他们多从加强多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表三个表的默写出发,力争在这种类型题不再失分。 2.关于j、q、x和 ü 组成音节的题型只能从日常训练中形成概念,让学生把这种题型刻在脑海中。 3.平时引导孩子读懂题意,多识记生字,这样老师读题没能理解,自己还可以反复去读题。 4.关于课外知识要拓展,特别是现在孩子生活中能提出一些不理解的问题,要及时在课堂反馈,及时改正。 5.每天合理利用阅读时间,让学生开口读书,读后还可以提出文本的问题训练他们答题模式。 6.后期还有自然段的训练,可借助快乐读书吧的文章进行反复训练。 7.训练的题型要让每个学生真正掌握。对于差生,优先改作业,出现的问题除了当堂再次讲解,还要另外出同种类型的题目进行巩固。
二、集体备课第六单元 想象是发现、创造的灵感。有了想象,才有了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有了想象,才有了拥有“有求必应”袋的哆啦A梦;有想象,才有了耍得灰太狼团团转的喜羊羊……。看,影子是“我”淘气的小伙伴,动物臭美地比尾巴,青蛙才子在雨中写诗,雨点儿在讨论着将要飘到哪里去……。多么有趣的世界,多么有趣的想象!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结合本单元课文的特点,还可以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朗读训练。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要引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学会数句子。通过读出逗号和句号的不同停顿,促进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课文介绍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如果学生经验不足,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或其他图片、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丰富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充满童真童趣,写出了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儿歌共两小节,语言简练,句式整齐,偶数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本课教案设计以识字为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有趣的识字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精神。根据课文语言表达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的特点,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趣味,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的愿望。 《比尾巴》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6种动物的尾巴的特点。根据问题与回答,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1、2节是第一部分,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的尾巴的特点;第3、4节是第二部分,同样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的特点。全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课文的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6种动物的尾巴,这些图片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他们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诗人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借这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标点,富有情趣,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全诗共5小节,描写了青蛙在下雨天用“呱呱”的鸣叫来作诗的情境。第1小节写青蛙受到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的感染,产生了作诗的兴趣。第2~4小节写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要分别充当青蛙写的诗中的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第5小节写青蛙的诗写成了,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都在诗中充当了标点符号。本课提供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的插图,有助于学生找到它们与3种标点符号的相似之处。 《雨点儿》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讲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在对话中,小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他们的选择看似矛盾,但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小雨点儿让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花,长出了绿草,让学生感悟到雨点儿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