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欧阳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初一级6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每班38-43人。本年级学生都是刚入初中的学生,上进心强,热爱学习。不过年龄特点决定会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而且生物是初中才开设的学科,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生物,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有所改变。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掌握基础的生物知识。
由于生物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意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教材内容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本册教材主讲生物的浅层概念,以及生命体的结构层次和绿色植物,重点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教材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设学习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进而领悟生物圈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与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观的关系,就是人类的生存需要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
三、任务和目标:
1.学会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了解生物的特征。
2.学会设计对照试验,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初步具备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
3.理解生物与周边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学会区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5.了解生物的结构层次,知道动物结构层次与植物结构层次的不同点。
6.了解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特征。了解植物的一生(萌发-生长-开花-结果)。
7.了解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8.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学情因材施教。
2.利用集体备课小组的力量,探讨教材。
3.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使用多媒体,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
5.教学过程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世界,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6.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上,通过创造具体的生活情境进行引入;在情境中制造了问题冲突;让学生根据问题,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各抒己见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反馈环节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最后通过知识应用迁移,让教学有一以贯通的效果。
7.指导学生开展生物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8.每节课前课代表带读,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每节课用5-10分钟进行练习,巩固新课知识。
9.加强对生物水平测试试题的研究。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
教学内容 |
第一周 |
开学第一课 |
第二周 |
1.1.1生物的特征 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第三周 |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1、2课时) |
第四周
|
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1、2课时) |
第五周 (中秋假期) |
1.2.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
第六周 (国庆假期) |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
第七周 |
2.1.2植物细胞(第1、2课时) |
第八周 |
2.1.3动物细胞 2.1.4细胞的生活 |
第九周 |
2.2.1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2.2.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
第十周 |
2.2.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2.4单细胞生物 |
第十一周 |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1、2学时) |
第十二周 |
3.1.2种子植物(第1、2学时) |
第十三周 |
3.2.1种子的萌发(第1、2课时) |
第十四周 |
3.2.2植株的生长 3.2.3开花和结果 |
第十五周 |
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1、2课时) |
第十六周 |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1、2课时) |
第十七周 |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1、2课时) |
第十八周 |
3.5.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3.6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
第十九周 |
复习 |
第二十周 |
花都区期末调研 |
2023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