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部编版课程,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本着“为了学生服务,为了自己提高”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杰出人才为目标,并努力提高我校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力争2023年中考语文取得优异成绩。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包含诗歌、小说、议论文、古诗词及文言文等。
三、方法与措施
新课方面
讲读课文要细细研读,深层挖掘文章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课文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尽量利用较短的时间提高自己阅读的速度和处理阅读障碍,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复习方面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复习以课本为主,按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多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
4、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同科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料享,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5、钻研命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和“作文”四大板块题。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具体教学安排:
九上语文整体教学计划 | ||
课程安排 |
周数 |
内容 |
八下 |
第20周 |
《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
九上 |
第一周 |
复习、检测九上第三单元古文 |
第二周 |
复习九上前七首古诗+新授第一单元诗歌 |
|
第三周 |
新授第二单元、第五单元重点篇目。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 |
|
第四周 |
第四单元+小说阅读训练 |
|
第五周 |
《智取生辰纲》+《三顾茅庐》+《水浒传》名著阅读+小说阅读 |
|
第六周 |
国庆节放假 |
|
第七周 |
《范进中举》+《刘姥姥进大观园》+《儒林外史》名著阅读+小说阅读 |
|
第八周 |
专题复习巩固九上内容和八年级上册内容,备考 |
|
九下 |
第九周 |
《鱼我所欲也》《词四首》 |
第十周 |
《唐雎不辱使命》课外古诗词诵读前四首 |
|
第十一周 |
《送东阳马生序》《水浒传》《儒林外史》名著阅读练习 |
|
第十二周 |
第一单元+写作+课后古诗词诵读的后四首(期中备考) |
|
第十三周 |
《曹刿论战》《陈涉世家》 |
|
第十四周 |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 |
|
第十五周 |
《诗词曲五首》 |
|
第十六周 |
第二单元+《简爱》名著阅读 |
|
第十七周 |
第四单元+第五单元 |
|
复习 |
第十八周 |
期末整体复习 |
第十九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