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发布日期:2023-12-08 15:1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 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3. 体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二、学习重点、难点:

1. 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2. 体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知人论世

介绍孟子及时代背景

二、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划分节奏,明确朗读提示

2.自由读、齐读、接力读课文 

三、知识巩固

1.完成学案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三道习题 

四、文本研习

题一:课文列举了6位名人的事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论证了什么道理?

明确:共同点:出身卑微,经历磨难,终有作为;道理: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

题二:作者是如何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的?

明确: 文章开头借用6位名人事例,采用举例论证来正面论述生于忧患的论点,接着指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从客观环境的角度论述了环境对人才的影响,“人恒过......”采用道理论证,从主观角度,正面强调个人“犯错误”、“内心困苦”、“思虑堵塞”等方面来论述自身与成才的关系。 最后,从个人上升到国家,从反面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强调如果君主没有“忧患”意识,国家处于安逸松散的状态,往往会走向灭亡。此处与上文构成正反对比论证。

题三:3.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列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参考:

个人:张桂梅去到丽江山区教书,当得知山区很多女生因家庭贫困且受“重男轻女”思想无法继续学业,她心急如焚。于是她节衣缩食、想方设法成立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学校目前已有1645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走出完成了大学学业。

国家: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奋图强。他卧薪尝胆,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

题四:孟子的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分析以下事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明确:排比,用“......举/(发)于......”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五、课堂小结

 文章通过6位名人历经磨炼最终有所成就的事例,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阐明人才和困境的关系,明确指出国家个人一样,都需要在忧患中成长发展。激励人们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勇于进取,进而获得成功。

六、板书设计:

 

、课后习题:

1.《导学练》p206-207

 


 

 


广州市花都区花广金狮学校
联系电话:020-86988612
学校地址: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金狮大道东正阳路铺头园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