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楷书集字与创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集字创作的方法并能通过集字的仿作创作出一幅书法作品。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字帖、书法字典等工具完成集字创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集字创作的过程中,了解书法作品中字法和章法中的大小、宽窄、疏密、粗细等对比关系,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矛盾与统一的中和之美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所学书体的基础上学会集字创作,完成一幅书法作品。
难点:对集字创作中的节奏变化及对比关系的把握。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前面三个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唯独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屹立不倒,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文字是知识与文化的载体。汉字是一种文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我看来,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一下文字演变的魅力(播放汉字演变的视频)汉字不是一开始产生就长这样的,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而来,开始由象形转篆书再转隶书,楷书是最后产生的,楷书始于汉末,一直沿用至今,几千年来一直屹立不倒一定有它独特的魅力。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楷书的集字与创作。(引出课题) 出示课题“楷书的集字与创作” 二、讲授新课 楷书始于汉末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盛于唐朝,楷书四大家中就有三位在唐朝,是哪三位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位出场的是谁(出示欧阳询照片)询问同学有没有哪位同学认识。对了这位就是欧阳询,欧阳询是初唐时期的书法家,(出示欧阳询书法作品并询问其书法特点)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2. 接下来是盛唐时期的楷书颜真卿(出示颜真卿书法法作品)并介绍其书法特点,颜真卿的楷书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 3. 然后是唐末时期的楷书柳公权(出示柳公权书法作品)并介绍其书法特点,柳公权楷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 4. 最后一位是元朝的赵孟頫(出示其作品)并介绍其书法特点,整体来看,赵孟頫的楷书吸收了“二王”楷书的不少特点,结字疏朗、活泼,用笔洒脱,收放自如,字形优雅、妍媚,具有较强的书卷气,流露出刚柔并济的审美情调。 三、课堂实践 1. 讲解作品的基本形式以及构成(作品的基本形式有:横幅、条幅、斗方。)提问:一幅完整的作品除了内容以外还有那些元素?答:完整的作品= 内容+提款+印章 2. 书写时注意每个字大小每个字之间的间隙。 3. 提款时注意在第一个字与第二个字之间开始也要注意它的平衡度,避免一堆挤在一起。 4. 最后一步是盖印章 四、教师示范 五、学生练习并创作 六、展示 1.作品展示、评价 (1)小组评价。 教师:同学们已经基本完成一幅作品的创作,下面请一组的同学对小组内的作品做一下评价(学生举手评价)。 (2)请二组的同学相互评价一下(学生举手评价)。 (3)请三组的同学相互评价一下(学生举手评价)。 同学们都能用专业术语对书写的作品进行评价,这一点做得很好,老师看了大家的作品后除了想表扬大家以外还有一点建议给大家,到底是什么建议呢?我们先看大屏幕。 (4)课件展示:两幅作品,一幅字的大小一样的,一幅错落有致的。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哪一幅更有艺术性?为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5)小组代表发言,引导学生说出作品要有大小、粗细、开合、方圆的对比。 (6)教师: 2.作品调整再创作。 教师:同学们知道老师要提什么建议了吗?好的,根据同学们自己总结的要点再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的作品,让作品更具有艺术气息。 学生调整创作。教师评价。 教师:大家写好以后直接展示到墙上来。如果有多写的也可以一起展示出来。 七、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集字创作的方法,并且利用这个方法创作了一幅作品,在今后的创作中请大家注意书法艺术形式中虚实、开合、聚散、方圆等对立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和谐的。古人喻之为“和”。这种相反相成、中和统一的审美观,成为几千年来中国艺术的追求目标及审美准绳,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多实践,创作出更多符合中和之美的作品,下课。
|
|
板书设计:楷书的集字与创作 上善若水
|
|
教学反思: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