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顾伟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同时在校董事会及校行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二班和五班教学任务,由于新接手的班级,需要磨合,两个班级学生情况较好,2班略有分化。本学期学习内容难度大,重点内容多,应注意后进生的转化,同时注意优等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当拓展。适当章节学习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强化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思维模式。
三、具体措施
(一) 充电学习
1、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学习。
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以便及时了解当前的教育方针和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大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和职业道德,促进自身修养朝高素质方向发展。探讨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在教学中力图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也希望有自己的特色。
2、积极参加本科组的教研活动。
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发辉集体的智慧,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制定难点的突破教法。
3、积极参与教学交流活动,定期举行公开课、示范课、同课异构的观摩学习活动。
4、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走创新发展之路。
加强生本课堂的实验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实施新课改教学模式,让绝大多数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小组式互助互学模式,以优带差,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积极配合学校制度管理
积极配合学校管理制度,配合双减目标,从课堂,作业,等方面,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习,关爱学生,以做最好的自己为中心思想,开展教学活动。
四、学科知识情况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
本章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角,要求学生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探索三角形以及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通过多提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同时学会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本章分三节,第一节介绍全等形,包括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第二节介绍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特殊的判定方法。在第三节,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第十三章、轴对称
本章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主要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引导学生分析法则、公式的结构特征,熟练进行运算。本着多方法、高要求的原则,鼓励学生找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相关知识。
第十五章、分式
本章通过与分数的对比引入分式的概念,通过与分数运算的类比引入分式的运算、分式的变形以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为今后继续学习数的运算、解方程等奠定一定的基础。教授本章知识所用的类比、转化的研究方法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指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方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对于数学大众化的推进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 具体活动安排
周次 |
日期 |
备课内容 |
|
1 |
9.1 |
11.1.1三角形的边 |
|
2 |
9.4-9.8 |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
|
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 |
|||
复习1 |
|||
11.2.1 第1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 |
|||
11.2.1 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 |
|||
11.2.2 三角形的外角 |
|||
3 |
9.11-9.15 |
复习2 |
|
11.3.1 多边形 |
|||
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 |
|||
复习3 |
|||
单元提升1 |
|||
单元提升2 |
|||
4 |
9.18-9.22 |
12.1 全等三角形 |
|
12.2 第1课时 “边边边” |
|||
12.2 第2课时 “边角边” |
|||
12.2 第3课时 “角边角”、“角角边” |
|||
12.2 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 |
|||
12.3全等三角形综合判定1 |
|||
5 |
9.25-9.28 |
12.3全等三角形综合判定2 |
|
复习1 |
|||
12.3 第1课时 角平分线的性质 |
|||
12.3 第2课时 角平分线的判定 |
|||
复习2 |
|||
单元提升1 |
|||
6 |
9.29-10.6 |
国庆 |
|
7 |
10.7-10.13 |
单元提升2 |
|
单元提升3 |
|||
13.1.1 轴对称 |
|||
13.1.2 第1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
|||
13.1.2 第2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作图 |
|||
复习1 |
|||
13.2 第1课时 画轴对称图形 |
|||
13.2 第2课时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
|||
8 |
10.16-10.20 |
复习2 |
|
13.3.1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
13.3.1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
|||
13.3.2 第1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
|||
13.3.2 第2课时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
|||
复习3 |
|||
9 |
10.23-10.27 |
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1 |
|
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2 |
|||
单元提升1 |
|||
单元提升2 |
|||
期中复习 |
|||
期中复习 |
|||
10 |
10.30-11.3 |
期中 |
|
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
|||
14.1.2 幂的乘方 |
|||
14.1.3 积的乘方 |
|||
11 |
11.6-11.10 |
复习1 |
|
14.1.4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单项式 |
|||
14.1.4 第2课时 多项式相乘 |
|||
14.1.4 第3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
14.1.4 第3课时 整式的除法 |
|||
14.1.5混合运算 |
|||
12 |
11.13-11.17 |
复习2 |
|
14.2.1 平方差公式 |
|||
14.2.2 完全平方公式 |
|||
复习3 |
|||
14.3.1 提公因式法 |
|||
14.3.2 第1课时 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
|||
13 |
11.20-11.24 |
14.3.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
|
14.3.3十字相乘法 |
|||
复习4 |
|||
单元提升1 |
|||
单元提升2 |
|||
15.1.1 从分数到分式 |
|||
14 |
11.27-12.1 |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
|
15.2.1 第1课时 分式的乘除 |
|||
15.2.1 第2课时 分式的乘方 |
|||
15.2.2 第1课时 分式的加减 |
|||
15.2.2 第2课时 分式的混合运算 |
|||
复习1 |
|||
15 |
12.4-12.8 |
15.2.3 整数指数幂 |
|
15.2.4科学记数法 |
|||
复习2 |
|||
15.3 第1课时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
|||
15.3 第2课时 分式方程的应用 |
|||
复习3 |
|||
16 |
12.11-12.15 |
单元提升1 |
|
单元提升2 |
|||
16.1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概念 |
|||
16.1 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性质 |
|||
16.2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乘法 |
|||
16.2 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除法 |
|||
17 |
12.18-12.22 |
16.3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加减 |
|
16.3 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
|||
复习1 |
|||
第十一章复习 |
|||
第十一章小测 |
|||
第十二章复习 |
|||
18 |
12.25-12.29 |
第十二章小测 |
|
第十三章复习 |
|||
第十三章小测 |
|||
第十四章复习 |
|||
第十四章小测 |
|||
第十五章复习 |
|||
19 |
1.2-1.5 |
第十五章小测 |
|
期末练习1 |
|||
期末练习1讲解 |
|||
期末练习2 |
|||
20 |
1.8-1.12 |
期末练习2讲解 |
|
期末练习3 |
|||
期末练习3讲解 |
|||
自由复习 |
|||
自由复习 |
|||
自由复习 |
|||
21 |
1.15-1.19 |
期末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