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丁占钊
一、学习目标:
(一)了解国民党军队对根据地的“围剿”及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
(二)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识记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路线及胜利的标志,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
(三)认识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二、学习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难点: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三、课堂过程
(一)自主学习:P85-86页
(二)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遵义会议以后,博古、李德错误路线得到了纠正,毛主席重新回到了指挥岗位,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 —刘伯承《回顾长征》
材料二:假如没有遵义会议,不要说当时当境的党、红军与中国革命是否会有后来的发展,就连当时已经陷入危厄的红军这革命火种的最早产生与继续存活都是问号。 遵义会议结束后,我军开始摆脱先前的处处被动挨打局面。 ——《红军长征的故事•生死攸关的转折之遵义会议》
材料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开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共产国际的指导,“先生讲,学生听,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这是党处在幼年时期的特征。召开遵义会议时,我党失去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运用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
——历史的选择·红军中的长征领袖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要求标记重点词语)
合作探究二:红军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说话和气;买卖公平;
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其中有些参加了红军),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产分配给穷人。同时他们在经过不同土著民族的区域时,一律视为亲兄弟,刘伯承和小叶丹首领结为兄弟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材材料三:前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蒋梦麟曾有一次到广东时碰到孙中山的长子孙科时说:“哲生兄,你老太爷中山先生提倡“耕者有其田”,可你们中山县的土地制度最坏了,普遍的比较正常的办法是所谓“五五”,后来慢慢的改成三七,甚至一九的都有,试问农民生活哪得不苦?”
——《西潮与新潮——蒋梦麟回忆录》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红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红军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说明什么?(要求标记重点词语)
(三)作业设计:
1.完成高分突破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