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曹书敏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有小学部7-12岁的儿童及初中部13-15岁的青少年,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发展需求。
根据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学龄期6-12岁的儿童存在“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因此,对于小学的心理课堂,以积极心理学为背景,设计以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自信心为主,促进学生提高能力感、胜任感,发展积极情绪。小学高年级学生逐渐步入青春期,身心变化较大,开始注重自我形象和异性交往,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开展人际交往及自我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独立性增强、情绪两极化、行为易冲动等现象。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理论,12-18岁青少年存在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围绕建立自我同一性展开,即青少年在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是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认同感。同时,在教学主题选择上会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查学生感兴趣的心理话题,从而展开符合实际需求并有趣味的心理课题。
二、教材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参考了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编写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北师大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及网络资源,参考穗心家园及花都区心苑公众号推送的优秀课例。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设计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一)针对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二)针对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应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一)课堂只有40分钟,如何使得课堂效果得以延续是教学上的重大难点。设想以主题系列课程的形式,延续某个主题内容,可以进一步挖掘内容的深度,使得课堂效果得以持续得更长。如情绪主题系列课程,内容由浅及深,使学生逐步深入了解情绪世界,成为情绪的掌控者。
(二)提高学生觉察情绪、管理情绪、共情能力。青春期学生大脑仍在发育当中,负责管理情绪的大脑额叶仍未发育成熟,因此青春期学生具有情绪冲动的特点。在未能合理管理情绪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人际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因此,提高学生觉察情绪、管理情绪、共情能力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动力是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
(四)加深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体验与感悟,从而促进认知和行为上的转变。
三、教学目标
小学高年级:
(一)小学高年段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
(二)掌握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的技巧,并运用到学习上。
(三)能够尝试觉察自己的情绪,并且尝试控制不良情绪。
(四)感受生活的美好,珍爱生命。
(五)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
(六)提高自我意识。
(七)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八)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为初中生活做准备。
初中:
(一)增强学习责任感,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学会目标管理,明确学习方向。
(三)学生能够了解青春期身心健康知识,促进男女生正常交往。
(四)进一步提高自我意识水平。
(五)增强觉察情绪体验及管理情绪的能力,提高共情能力。
(六)提高师生及同伴关系的人际交往水平,用积极的思考方式和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自我价值感及心理健康水平。
(七)增强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八)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预防情绪疾病。
四、教学措施
(一)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上,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启发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心理活动,勇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多种途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结合小品表演法、故事启迪法、团体游戏法、动画演示法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为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设计的内容上要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及能力范围,如团体合作活动、分享故事、心理情景剧表演等。
(二)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开展两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初定计划开展两场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在中小学常规的心理健康课堂中,融入生命教育的主题,使学生提高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
(三)运用教育戏剧的手法设计课堂,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课程活动的体验与感悟。
(四)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障碍的学生,继续进行有效的个体心理辅导,做好个案记录,跟踪心理发展情况,做好家校工作,必要时进行转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五)不断完善心理咨询工作流程。
(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利用学校的公共区域设计符合中小学心理发展特点的主题内容,展示学生作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家校沟通。利用学校公众号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七)建立心理委员制度。小学高年级至初中,各班选出1-2名心理委员,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协助老师管理课堂,觉察班级是否有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及时向心理老师反馈。
五、教学进度
周次 |
五至六年级 |
周次 |
五至六年级 |
第一周 |
开学篇 |
第十周 |
创造性思维 |
第二周 |
记忆训练站 |
第十一周 |
知爱与慎爱 |
第三周 |
当火山爆发时 |
第十二周 |
红鬼与青鬼(教育戏剧系列) |
第四周 |
这就是我 |
第十三周 |
红鬼与青鬼(教育戏剧系列) |
第五周 |
烦恼快快跑 |
第十四周 |
红鬼与青鬼(教育戏剧系列) |
第六周 |
让自己更美丽 |
第十五周 |
红鬼与青鬼(教育戏剧系列) |
第七周 |
让自己更美丽 |
第十六周 |
同中有异(教育戏剧系列) |
第八周 |
读书的意义 |
第十七周 |
同中有异(教育戏剧系列) |
第九周 |
发散与聚合思维 |
第十八周 |
同中有异(教育戏剧系列) |
周次 |
七年级 |
周次 |
七年级 |
第一二周 |
一起谈谈心 |
第十一十二周 |
章则你好呀(教育戏剧系列) |
第三四周 |
我的中学梦 |
第十三十四周 |
对欺凌说不 |
第五六周 |
同室不操戈 |
第十五十六周 |
我是光明预言家 |
第七八周 |
记忆方法多 |
第十七十八周 |
考前降焦虑 |
第九、十周 |
章则你好呀(教育戏剧系列) |
周次 |
八年级 |
周次 |
八年级 |
第一二周 |
成长列车已进站 |
第十一十二周 |
兴趣升级之路 |
第三四周 |
一只好狼的故事(教育戏剧系列) |
第十三十四周 |
安慰有妙招 |
第五六周 |
一只好狼的故事(教育戏剧系列) |
第十五十六周 |
品尝甜柠檬的味道 |
第七八周 |
信(教育戏剧系列) |
第十七十八周 |
做自己的伯乐 |
第九、十周 |
信(教育戏剧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