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公开课教案

发布日期:2023-12-09 10:31

    花广金狮高效课堂心理教案教学设计

                        曹书敏

课例名称接纳“讨厌怪”,生活好起来

教学设计理念

一、团体动力学理论

    “团体动力学”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首次提出。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视为团体内的个体,利用情境信息,通过个体间相互交流,个体与团体相互影响,积极地推进团体活动进行,达到团体目标。本节课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将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在热身阶段中,通过教育戏剧习式“雕塑游戏”引入本节课主题;在转换阶段中,通过绘本故事引导学生与“讨厌”情绪对话,觉察“讨厌”情绪;在工作阶段中,通过教育戏剧习式“专家外衣”促使学生解决问题,做出积极的行为改变,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专家;在结束阶段,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产生新的体验

二、叙事疗法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叙事疗法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都属于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叙事疗法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本节课采用了“问题外化”的方法帮助学生把自身和问题区分开来,关注自我成长。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对话焦点不在过去的问题或现在的矛盾,在于当事人所欲的未来。课堂中,学生视作健康而充满能力的人,相信学生有能力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方式,相信学生是自己生活的专家

三、教育戏剧模式

教育戏剧是透过戏剧来学习的戏剧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在戏剧中提高创作、表达、沟通能力,而且对主题的内容与意义有更加深入的体验与感悟,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正向的人生价值观。本课采用教育戏剧的一些习式,学生通过象征化的方式,投射自己的所思所想,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聚焦在主题上。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参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中情绪调试和社会适应主题。“讨厌”感受对应的情绪是愤怒、厌烦、厌恶、难过等负面情绪,随之产生的行为是抵触、反抗、压抑,甚至是严重的破坏性行为。五年级学生面临学习难度增加、青春期萌芽、人际交往问题突出的挑战,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负面认知和负面情绪,当产生厌恶、烦躁情绪时,如何正确看待与处理?

本课分为个阶段:

1.热身阶段通过教育戏剧的“雕塑”习式,创设团体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导入本节课主题,引出下一环节绘本故事内容

2.转换阶段通过阅读绘本故事《这样想一想,心情好多了》,引导学生思考“讨厌”会带来怎样的负面感受与行为,我们如何甩掉“讨厌”,从而产生积极的感受与行为。

3.工作阶段:通过教育戏剧的“专家外衣”习式,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与互助中感悟出我们可以将自身与问题相分离,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解决问题,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专家

4.总结阶段从绘本中联系实际生活,总结体会和思考。

 

学情分析

对我校初一年级学生调查显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包括学习压力大、对新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不适应、不适应住宿(我校是寄宿制学校,且五年级新增了新生)等问题。部分学生会通过心理信箱的方式进行求助,有一定的求助意识。学生渴望改善生活中令人烦恼的情况,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是常见的,然而,缺乏正确的引导会导致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带来不适行为。

讨厌的事件需要一分为二看待,例如讨厌不文明行为是有积极意义的,而本节课讨论的“讨厌事件”更多的是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事件,例如学生讨厌写作业,讨厌考试,讨厌被父母责骂等

本课借助绘本故事引发学生共鸣每个人都有讨厌的人或事,尝试与“讨厌”对话,帮助学生觉察自己对讨厌事情的感受,通过小组互助探讨如何做出积极的行为改变从而改善由“讨厌”带来的消极状态,最后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产出新的体验,成为自己生活的专家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认识到与讨厌的感觉共存是正常,每个人都有讨厌的人或事同时能够认识到“讨厌”也有积极意义,例如讨厌不文明行为

2. 情感目标

有信心应对“讨厌”的人或事,提升积极情绪

3. 技能目标

能够尝试接纳与讨厌共存,并找到远离讨厌感觉的方法,关注积极的事情,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认识到有讨厌的人或事是正常的,能够尝试接纳与讨厌共存,并找到减轻讨厌感觉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运用合理的方法帮助自己关注在快乐的事情上,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积极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教育戏剧需要的工作卡,作业纸笔等。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组织形式等内容

教学流程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热身阶段【雕塑游戏】师:在生活当中,相信大家都有体验过“讨厌”的感觉,有讨厌的人,或者讨厌的事。我讨厌雨天,这样会让我出行不方便。我讨厌半夜被吵醒,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那么你讨厌什么呢?请大家想一想你是否有讨厌的事情,并将这件你讨厌的事情通过一个定格的动作演绎出来。学生自由走动,当老师喊“123定住”的时候,学生像雕塑一样保持静止。拍到学生肩膀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故事。【导入主题】师:看来很多同学都体验过讨厌的感觉,被“讨厌”缠住的感受实在太糟糕了。也有同学讨厌不文明行为,讨厌别人不尊重自己,这是讨厌的积极意义。今天,我们重点论讨“讨厌”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应对它。通过教育戏剧的“雕塑”习式,创设团体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导入本节课主题,引出下一环节绘本故事内容。 转换阶段【读绘本,促思考】1、提问:(扉页部分)小黄丫讨厌什么事情?   学生看图说话。2、提问:当被“讨厌”的感觉包围时,你有怎样的感受,你会联想到什么?(完成学习单并分享)学生:当被“讨厌”的感觉包围时,我觉得很难过,我会联想到被妈妈批评。学生:当被“讨厌”的感觉包围时,我觉得很生气,我会联想到作业太多让我没时间玩。3、提问:为什么讨厌这件事情?(接着学生的第二个回答进行提问)学生:讨厌被妈妈指责,因为妈妈不能理解我。学生:讨厌写作业,因为我想要更多玩的时间。教师小结:看来我们讨厌的这件事情背后隐藏了我们的心理需求,也许我希望得到的是妈妈的理解,我想要更多的自由空间。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情听到内心的声音。叙事疗法观点:当读到“讨厌的感觉黏在身上”时,强调我们被“讨厌怪”缠住了,将自身与问题分离。4、提问: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让“讨厌怪”得逞?(完成学习单并分享)学生:我会大睡一觉,然后就没事了。学生:我会找朋友吐槽。学生:我会吃一顿美食。    小结:也许我们都是小黄丫的缩影。当我们能够专注我们喜欢做的事情时,就可以减轻讨厌的感觉,这样想一想,心情好多了。通过阅读绘本故事《这样想一想,心情好多了》,引导学生与“讨厌”对话,思考“讨厌”会带来怎样的负面感受,有怎样的心理需求。讨厌的这件事是否能够改变,如果避免不了,我们该如何看待与应对。工作阶段【专家外衣】    思考:我们讨厌的这件事情可以改变吗?如果可以改变,你会怎么做?如果不能改变,可以如何应对?活动要求:有些“讨厌”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因此小黄丫决定要成为一名帮助大家处理“讨厌怪”的宣讲员。请你化身为宣讲员小黄丫,结合刚才提出的思考方向,你会给予同学们怎样合理的建议呢?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自行决定宣讲主题,并讨论如何做出积极的应对,从而改善由“讨厌”带来的消极状态。邀请小组宣讲员上台进行宣讲,其他同学们进行发问。通过教育戏剧的“专家外衣”习式,使学生在小组互助中感悟出我们可以将自身与问题相分离,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解决问题,做出积极的行为改变,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专家。总结阶段【思考与分享】经过今天与“讨厌怪”的相处,你在生活中会有哪些新的尝试?(写在便利贴上)学生分享,教师总结。师:有时讨厌的感觉会一直存在,当我们无法改变时,我们需要尝试接纳它,与讨厌共处也是一种“超能力”。不妨与“讨厌怪”和解,让生活好起来! 从绘本中联系实际生活,总结体会和思考。

 

板书设计

 

学习单设计

 

教学反思

1. 选题紧扣学生的心理发展需在调查中发现,新班级班主任反馈学生存在适应不良的情况,讨厌住宿,甚至讨厌新班级其他班级学生反馈有较大的学习压力,讨厌被老师批评,讨厌被父母责骂,也有讨厌做值日生等等情况。当“讨厌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可能会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开展本节课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

2. 相信学生是解决自己生活问题的专家。本课以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观点关注学生当下发生的事情对生活的影响,重在引导学生以积极的角度思考并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如何挖掘“讨厌的事情”积极的一面,如何应对“讨厌”的感受。

3.绘本故事与教育戏剧模式相融合在一次次的课堂活动中,发现学生特别钟情于绘本故事,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关注与兴趣。将绘本故事与教育戏剧模式融合,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入戏”,在安全的氛围中投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从绘本故事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广州市花都区花广金狮学校
联系电话:020-86988612
学校地址: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金狮大道东正阳路铺头园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