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各组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拟题好在哪里。
出示课件4:
1.(1)《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做题目,这样的文章,只要我们抓住了文题也就抓住了主要人物。
(2)《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週难记》《草船借箭》都是故事的中心事件。
(3)《竹节人》《桥》《芦花鞋》,这一组题目都是文章描写的主要物体。
(4)《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题目新颖、引人入胜,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牛肚子里旅行”这样不合常理的事能触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两个题目中都包含意思相反的词语,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综上所述,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可以把握文章所述之事或是抓住文章的行文线索,或是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是明确文章的主要人物等。这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大有裨益。
设计意图:
让学生草握各种拟题方式的好处,启发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运用这样的拟题方式。
(二)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出示课件5:
1.第一行 饱经风霜,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1)饱经风霜的人:一般指历经艰难困苦,经历了很多磨难的人。
(2)饱经风霜的房子:指历经好多年,可能经历了地震、战争,住了几代人的房子。
2.第二行:深处,很深的地方。
(1)树林的深处:指树林的最里面。
(2)秋天的深处:指深秋,接近冬天的时候.
(3)心灵的深处:心灵深处被埋藏得很深的地方。
3.学生选择一个词语来写一段话。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理解一个词语的不同意思。
二、书写提示。
1.跟学生一起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代表作,总结柳公权的书法特点.
2.教师出示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比较二人书法的异同。
3.激发学生写毛笔字的兴趣。
设计意图:
欣赏书法,热爱书法,养成临摹习惯。
三、日积月累。
1.学生读句子,教师抽査并帮助正音。
2.小组讨论,大致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没有感情的人不见得就是英雄豪杰,爱怜子女的人怎么就不是大丈夫了9这句话的内涵是:真正的英雄都有丰富的感情,爱怜子女的人同样是大丈夫。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希望的有无,正像路的有无一样。路,是人走出来的,是勇敢的人们开拓出
来的。敢于奋战而前行的人多了,世界上也就有了路。也就是说,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要创建希望中的新生活,就要脚踏实地,奋然前进。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费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3)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魂。只有民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起来,国家才能发展。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话契合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5)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背诵。
设计意图:
学习鲁迅的名言,感悟鲁迅的伟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