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周高年级集备

发布日期:2024-03-14 15:52

课文总体目标

教学目标

1.会写“媚、砖”等13个生字,会写“明媚、拨弄”等19个词语。

2.能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作者将感情融入细致描写的表达方法。

3.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作者将感情融入细致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堂教学

一、情境导入

教师导入新课:你有过等待父母带你去做某事或父母答应你一件事情却迟迟不兑现的经历吗?说一说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铁凝的《盼》,“我”盼望穿上新的雨衣,并最终实现了愿望。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与“盼望”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

二、了解作者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重点了解:

原谅   缥缈   急遽   惆怅   咔嚓   消逝  明媚   拨弄   念叨   停顿   

晃动   耽搁   沉郁   惊惶   亲吻   依偎   挽回   荒凉  翻箱倒柜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内容?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学生汇报。

2.教师提出问题:思考: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预设:“我”的心情。

3.教师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天“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在文中圈画相关语句,并作简单批注。

生默读课文,并用笔圈画。

学生汇报。

五、课堂演练

下列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

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答案:第二句话比较好。这个句子通过罗列时间点,突出时间特别漫长,体现了等待过程中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第二课时课堂教学

一、回忆导入,学习新课

二、深入品读、感悟写法

教师提出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致的描写表现“我”的心情的?圈画相关语句,并作简单批注。

学生思考问题,并用笔圈划。

学生汇报交流。

1.研读第4自然段

教师提出问题:这段(第4自然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是怎样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的?

学生汇报交流: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这段时光不好挨。用“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这样的事情,来说明自己的不好挨。将焦急的心情融入具体事例的叙述中。

2. .研读第5自然段

教师提出问题:这段(第5自然段)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交流:我找到的相关语句“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是语言的描写;“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是作者的内心独白,语言和内心独白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我”焦急的心情。

教师小结,引导朗读:既然这一自然段表现的是“我”焦急的心情,那读这段话时,就要读出“念念叨叨”、越来越着急、甚至有些不耐烦的感觉。

生有感情的朗读。

3..研读第6自然段

教师提出问题:请找一找文中其他描写内心独白的语句,感受“我”焦急的心情。

学生汇报交流:我找到的语句是我蹲在身边看着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不许再耽搁”,我从“再不、一洗完、马上、就、决不许”等词中感受到了“我”的迫切。

教师提出问题:读一读画横线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我”的心情?

三、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它们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四、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

2.拓展延伸

 

 


广州市花都区花广金狮学校
联系电话:020-86988612
学校地址: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金狮大道东正阳路铺头园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