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数学科组一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第四 周)

发布日期:2024-03-17 20:53

  

4

日期

3.13

地点

教研室

记录人

罗敏如

活动主题

集备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分类与整理1

参加人员

麦天凤、杨晨、谢玉梅、罗敏如

缺席人

中心发言人

杨晨

活动

记录

今天对《分类与整理1》进行集备,本节课的主要的教学目标是:

1. 鼓励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亲身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认识事物的共性和区别。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够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3. 通过学科实践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数学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重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初步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

难点: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针对本节课,我们组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具体如下:

主备人杨老师:1.在课堂引入环节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突出分类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初步建立分类标准的模型。2.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强调分类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分类方法学生容易掌握,但是将分类结果具体数字的呈现方式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尤其是象形统计图,学生刚接触,可能想不到这种方法。3.象形统计图涂色和画圈的方法要进行强调。

谢老师:(1)在初次教学基础上,重点强化分类的实际应用,设计多种场景让学生实践分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并尝试自主分类,深化理解,提升能力。(2)给象形统计图涂色时,要从直线处往上涂,即从下往上涂。

麦老师: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组织分类活动。如事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使生活变得整洁、方便,养万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分类的思想。课堂上对学生不同的分法,可以肯定但要有引导,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因为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会千差万别。体现在对于物品的分类上,选择的标准往往不同。对于学生对所选标准所作出的解释,合理的应当肯定。但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不同标准,否则会使分类失去意义。

罗老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分类,如何进行分类,另外鼓励学生多样化进行分类,学生在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后,应该要给予学生肯定,学生可能想不到教材的方法,教师教学时就可以直接呈现说“像这样表示的就是象形统计”,接着强调象形统计的时候涂颜色是有顺序的,如果标准是在上面的就要从上往下涂,标准在下面就是从下往上涂,注意不要涂出图形外面。

照片


图片1.png


广州市花都区花广金狮学校
联系电话:020-86988612
学校地址: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金狮大道东正阳路铺头园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