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广金狮学校小学部备课组集备会议纪要
集备内容 |
三角形的特性 |
|||||||
周次 |
第十周 |
日期 |
4月24日 |
地点 |
A208办公室 |
记录人 |
卢秀梅 |
|
备课组 |
四年级数学备课组 |
中心 发言人 |
余苏田 |
缺席人 |
无 |
|||
教学环节设置 |
一、导
1.师: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 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三角形的表象,同时体会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1)] (可能会说:三角形的交通标志、晾衣架、扫帚等)。 卢秀梅:直接问,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比较节时,快捷,直接引入课题。 二、议和展 1.三角形各部分的特点。(用三根木筷自制一个三角形) 请学生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1)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并在三角形上标出标出边、角、顶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完成任务一) (2)说一说: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回答: 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3)做一做:请学生动手用三根木筷自制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的顶点、边、角。 卢秀梅:本环节设计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学会自学,独立思考,在同伴面前敢于发表意见,与同伴们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完成任务二) (1)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教材第60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 (2)提问:三角形可以作出几条高呢? 学生动手尝试,讨论回答。教师请学生指出每条高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底。 随意画出一个三角形,标出他的高和底,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 尤桂鹏: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学会画三角形的高进行教学的。增强学生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学会画三角形的高进行教学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对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 卢秀梅:在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注意学生容易画出的钝角三角形的高,它有两条高是在三角形的外面,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是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 3.三角形的稳定性 (1)做一做: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边框,分别拉一拉边框,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拉动三角形边框,形状不会改变,拉动四边形边框,形状会改变。 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蒙层功能)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余苏田:这个环节是根据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设计的,主要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把原有的学案基本全部变动! |
|||||||
学习任务安排 |
【任务一】探究三角形的组成及各部分名称。
( )条边 ( )个角
三角形概念: 叫作三角形。 【任务二】画任意三角形ABC,并找出每条底分别画出对应的高。
|
|||||||
小组合作推进 |
1. 小组讨论根据自制的三角形,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余苏田:通过这个动手摸,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同时这个三角形也为后面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有利用价值。 2.通过自制的三角形、四边形边框,分别拉一拉边框,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讨论:拉动三角形边框,形状不会改变,拉动四边形边框,形状会改变。 尤桂鹏:主要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更加明白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
作业练习 |
课堂练习 1. 基础性练习: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是三角形的在括号里打“√”;不是三角形的在括号里打“×”。
2.综合性练习:教科书P58“做一做”。 3.拓展性练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对应的高。
底
课堂检测 完成教科书P63练习十五第1题。
|
|||||||
附集备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