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广金狮学校小学部备课组集备会议纪要
集备内容 |
22.小毛虫(第一课时) |
|||||||
周次 |
第 14周 |
日期 |
5月24日 |
地点 |
教研室 |
记录人 |
庄彩英 |
|
备课组 |
二年级语文组 |
中心 发言人 |
庄彩英 |
缺席人 |
曾浪妙事假 |
|||
教学环节设置 |
一、插图导入,理解课题 1.出示蝴蝶图片 二次备课:出示飞蛾图片,了解飞蛾的特性。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前预习,预先完成。)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仿佛 纺织 挣脱 绒毛 打量 时辰 尽管 尽心竭力) 3.交流识字法。(如结构归类、熟字加偏旁、生活体验识字、加减识字法;比一比识记“仿与纺”,“竭与喝”“挪与娜”等) 二次备课:出示生字词,学生自主认读,指生带读 【学习任务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自由交流。 (1)小毛虫在成长过程经历了哪些变化呢?找出相关的句子用“—”画一画,读一读。 (2)小组交流:这是一条怎样的毛虫呢?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画出描写小毛虫的句子;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毛虫? (3)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毛虫的?你有什么收获? 三、汇报展示,总结提悟 1.小组派代表汇报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画出词句,借助插图,理清顺序,根据课文图片找出对应文段) 2.指名反馈这是一条怎样的毛毛虫。(读中感知小毛虫的可怜与笨拙)你从哪些语句看出它是“笨拙”的小毛虫?(找出关键词句指导朗读。 3.指导学生找出小毛虫在茧屋里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读中感知小毛虫的想法与做法, 4.指导学生找出小毛虫从茧子里挣脱出来,变成一只怎样的蝴蝶呢?读中感知蝴蝶的灵巧与美丽 5.教师总结 【学习任务三】 学会写“纺、织、编。”3个字。 1.观察辨析,学写“纺、织、编”。 二次备课: 出示生字,学生观察,指生回答注意要点。 2.教师范写,提示关键笔画,学生观察笔顺跟随,边书空边说笔顺。 二次备课:口头组词。 3.学生练写,强调双姿。 4.展评学生点评,教师及时纠正,指导。 五、结合板书,回顾文本。
|
|||||||
学习任务安排 |
【学习任务一】检测生字认读情况。 【学习任务二】小毛虫在成长过程经历了哪些变化呢?找出相关的句子用“—”画一画,读一读。 【学习任务三】 学会写“纺、织、编”3个字。 |
|||||||
小组合作推进 |
先自主思考任务,再到小组交流,最后汇报展示。
|
|||||||
作业练习 |
1.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尽(jǐn jìn)管我们已经尽(jǐn jìn)力,但是事情还是没有挽回的余地。 (2)走进敦煌莫高窟,让你仿佛(fú fó)置身于神佛(fú fó)的世界。 2.辨字组词。 抽( ) 纺( ) 编 ( ) 消( ) 油( ) 放( ) 偏( ) 悄( )
3.仿写词语。 生机勃勃(ABCC)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
附集备照片: 卞智敏:课标分析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刘姗:《小毛虫》课后题“朗读课文。借助提示词语和句子讲一讲这个故事”,旨在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词和句子提取关键信息、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借助提示讲故事。 因此设置了以下目标: 1.认识“竭、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纺、织、编”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毛虫经历的变化。 3.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把小毛虫的故事讲完整。 庄彩英:对故事中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等词语通过朗读感受小毛虫的笨拙和可怜。再试讲片段,说出小毛虫的笨拙和可怜。片段二,这一段的复述要点是小毛虫的两次心理活动及其蕴含的道理。这两句话也是复述的重要提示。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两句话有更深的感受与理解。 片段三描写的是小毛虫破茧成蝶后的情境,引导学生抓住“轻盈”“色彩斑斓”等词语讲出蝴蝶的外形美,抓住“灵巧”“飘然而起”等词语讲出蝴蝶的动作美。 曾浪妙: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小毛虫的三种样态,梳理清楚文章脉络,从而搭建好讲故事的大框架。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这一问题既暗含了对变化的关注,也提示学生从文中寻找关键词句佐证自己的答案,一举两得,成为串联起整节课教学活动的一个主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