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学科:七年级语文 年级: 707 任课教师:陈小兰
考试班级(人数) |
均分 |
优秀率 (80分以上) |
及格率 |
最高分 |
最低分 |
B值 (教务处填) |
43 |
90.42 |
25.58% |
97.67% |
105 |
56 |
|
试 卷 分 析 |
本次试卷考查范围为七年级上第一、二、三单元和课外前四首古诗。课外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全卷120分,分成三大部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第一大题为5小题共分24分,第二大题有3个阅读题,共46分。第三大题为作文,共50分。 试卷没有按照中考题型出,选择题多,且分值安排不合理。题量适中、非连难度较大。学生成绩一般。 |
|||||
学生 答题 分析 |
一、 积累及运用: 本班得分最差的是1、5小题。 选择题第1题。考查常用字读音的识记辨析。难度为0.63。考查内容分别涉及到易读错的字、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等方面,体现了同中有变的命题原则。选项中考查的字基本都出自课本,辨析难度不大。 但本班得分率为62.8。很不理想,11人选A,对“大腹便便”“便”字音把握不准。后期要回归语文最基本的学习材料——课本,重视对课内基础知识落实的能力。 第5小题,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及对社会现象的分析,难度为0.61。 从答题结果来看,第一部分回答的较为理想;第二部分针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有些欠缺,语言组织不够有条理,有部分学生不能做到客观分析,主观性过于强烈导致分析方向发生偏差;本题班级平均分1.63,得分率60.5 二、 阅读与鉴赏 这部分本班得分较差的是7、12、13、16、17、18、19题。 1、第7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难度0.51,较难。 本题文言词语解释设四组,文言句中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对比异同。考查了文言实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其中选A和C项的都有9人,主要是不能理解“过期作废”的“期”和“委曲求全”的“委”。虽涉及成语理解难度不大,但放到这里学生就没办法对比了。班级平均分:1.02,得分率51.2. 2、第12、13题考查学生信息的感知、理解和分析能力。难度为0.35和0.51。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感知、理解和分析能力。能筛选整合阅读理解中的重要信息,能理解并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还是“一找二比三确定”,先找出文中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得出答案。 12题16人选A,没看到原文没有而选项多了一个“都”。13题较大比例选B、D,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还是混乱的模糊。班级平均分:1.05和1.53,得分率为24.9和51.2. 信息筛选类题目考察的就是考生细心、耐心,此类题的做法: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对选项看差异。教师日常在教学中,要多训练学生读长文章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快速读懂文章,如何通过圈点勾画来理清文章思路,如何更快地通过提示词找到原文中的句子,如果避开出题老师常设的“陷阱”(因果倒置、过于绝对、以点概面、主观臆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如何细心地比较分析原文和选项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等解题方法,以助学生更好、更准确、更高效地完成此类题型。 3、 第17题主要考察对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难度0.51。 本题既考查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又考查了语言概括能力。题目是对文章内容梳理的常式考查,要求回答简明清晰,属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的基本范畴。回答这类题目,考生需通读全段,梳理好内容层次,整理出主要事件,然后根据题意,从所确定范围内的文段入手,重新组合提取的信息点,完成题目的解答 从答题情况看来得分却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没有能够抓住题干信息作答,得分较低,平均分为2.02分,得分率50.6. 4、第18题是赏析题,主要是对加点字分析,难度0.56. 本体首先应明确赏析题的答题思路:手法+内容+情感,然后结合文本赏析,大部分同学能抓住手法,赏动词,也能答出情感,但不能写出“内容”。本题很不理想,平均分2.26分。 5、第19题主要考察主旨的理解和分析,难度0.47. 此题需要学生对作品主旨的理解与分析,再用语言表述。只有顾及全篇,经过“左思右想”“上下求索”“前后勾连”,才能准确而全面地答题。这是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道题,很多学生担心没有时间写作文,对此题的回答草草了事。班级平均分2.79分,得分率46.5. 三、作文“担起这份责任” 题目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的成长。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才经过半学期的训练,可以说能完整记叙一件事,或者有条理地讲清楚一个问题,已经是很不错的事情。所以本次期中考的作文,在写作方法上,没有很出彩的地方,几乎都是平铺直叙,但有小部分学生知道环境烘托等。 在此次作文中,绝大部分学生的素材能来源于生活,但真正高于生活的篇数几乎没有。在此次写作中发现学生大部分的素材俗套不堪,表达亲情、友情类的素材依然停留在低年级水平。较多人写: 1、坚持某种兴趣;坚持学习;坚持比赛等。 2、父母外出,我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或者爷爷奶奶的责任:做家务。 3、班干部为班级做事,每天最早到教室,最晚离开教室,为班级做事,做好班主任小助手的责任。 4、宿舍管理骨干,每天晚上承担协助生活老师的管理责任。 5、广播操比赛的领操员,承担起班级训练的责任。 此次作文最高分41分,最低15分。平均分35.26。 |
|||||
教学 反思 及改 进措 施 |
一、古诗词默写,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从七年级上册开始到九年级下册结束,凡新课标、课本和会考指导书中要求的必背篇目,要力求人人篇篇首首过关。过关要求:“会考”要落实读准,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不颠倒;“会写”要落实写对,要训练学生凡是默写题,一般要用楷书书写,适当用行书,不建议用草书,要把字的一笔一画清清楚楚地呈现在考卷上;“会用”要落实切合语境。 2.对一些重点名句应加强对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不仅会读,准确书写,还要灵活运用。 3.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尽量用楷书一笔一画把字写清楚。 4.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默写出现的错误进行认真、细致地纠错。 5.提醒学生注意答题规范,写清所默诗句的序号。 6.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与赏析的过程中记忆,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 二、文言文解词,文言词语仍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难就难在文言文词义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变化性,还有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难心理。解决这一难点,首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其次,文言词语的教学,一定要重视平时的归纳梳理,注意新旧联系,梳理整合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力求使学生们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再次,要注意通过大量的文言文阅读,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在特定语境中准确推断词义的能力。
三、在日常的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在平时测试及训练中增强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答题规范,让学生在考试得分。 考生在答题时或漏手法的判定,或漏文本依据,或漏效果分析,正是考生思考问题不全面,答题不规范的直接表现。因此平常教学中务必让学生能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和答题方向,做到完整答题和规范答题。 2、充分利用教材对每一种写法教透练熟,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应加以甄别,让学生从课内得法。 3、强化学生做题时的分值意识,减少因答题不完整而造成失分,加强学生的答题规范性及完整性训练。
(三)作文教学 1.审题立意 (1)作文教学上,教学生会审题是第一要义。题目看上去越简单,则需要补充和想象的内容就越多。可以让学生看到题目后先思考,题目还可以怎样完善?如(谁)担起(什么)责任,如何做,再思考具体的主题和素材,将其补充的成分不断完善。 (2)一定要先从自身的故事写起。再不济,写自己身边所熟悉的人事物,或者他们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有哪些,这些都是可以思考的角度。切忌假大空全,是写记叙,要言之有物。 (3)让学生整理自己写过的文章,给他们按照主题归类。可以大致分成“成长、情感、品质、感悟”等四大方面,或者学生自己有别的补充也行。每个素材都可能会有对应的一个或多个主题,在考前,就可以把这些自己相对满意的素材拿出来再看看,在审题时,也要思考这个题目可以写什么主题。 (4)日常随笔不可轻视。建议让学生在每次随笔标题前两行的左上角写上作文的表达方式和主题,让学生首先有一个整体意识,也为大型考试前的作文复习提供方向和思路。 (5)若有时间,可以专门挑一些好的作文题让学生来做一做审题和立意,并且要求写提纲,进行作文审题方面的专题训练。题看多了,思考多了,我想学生多多少少也会对作文有一些感觉,不再会那么无从下手。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拙见,也基本都是自己教学过程中正在实践或者打算实践的想法。作文教学之路任重道远,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更不能放慢自身研究与修炼的脚步,脚踏实地,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更好的收获。 2.内容选材 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积累写作素材,建立作文素材库,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⑴观察和积累生活。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积累自我成长生活中独特的人和事及体验,关注和积累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素材及自己的看法。 ⑵语文课本当中的独特素材。考生若能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课本中的素材,阅卷老师们会很欣慰,该考生能活学活用! ⑶加强细节描写的训练。在记叙文写作中,如果把细节写好,就会使文章生动感人,深刻有力,既能形象地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又深刻地揭示文章的主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细节描写的训练。 3.文体结构 多加强写作训练,注重对文体结构的训练。平时也加强阅读,多看好的文体结构的范文。将阅读指导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同时一定要多写。学生每周至少要写一篇作文,只有这样,写作能力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要大力开展写作专题研究,优化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每周一篇作文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作文课上学生作文自评、他评环节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注意将课堂作文训练与课外练笔(写作文、日记、周记、头脑作文等)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鼓励学生在多观察、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的基础上,尽量多练习、多表达。 4.语言表达 课堂上加强对课文典范语言的学习,课堂上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活动。赏析有没语句,理解语句,积累和运动语言。也要注重课外语言学习和积累,指导学生做阅读摘记,定期摘记评比,有意识引导学生看电影,电视,听广播等注意一些生动语言表达方式。增大阅读积累,科学有序做好笔记。最后,也要重视作文后的修改评价和交流,修改时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与同学交流心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