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小学二、四、五、六年级体育期末成绩质量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二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以及六年级的体育课,主要以中小学国标体质测试项目(8个)进行测试,本次体育以国测的标准进行评分,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以及对以往所学项目知识的掌握程度。现将本学期检测做以下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体育知识考查根据中小学国标体质测试项目进行考核,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50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50米X8往返跑、一分钟仰卧起坐,平时表现分占30%,项目总成绩占70%,综合检测结果如下表:
班级 |
应考 |
实考 |
优秀 |
百分比 |
良好 |
百分比 |
差 |
203 |
37 |
37 |
32 |
86% |
5 |
14% |
0 |
204 |
37 |
37 |
31 |
83% |
6 |
17% |
0 |
401 |
35 |
35 |
30 |
85% |
5 |
15% |
0 |
402 |
37 |
37 |
32 |
86% |
5 |
14% |
0 |
501 |
30 |
30 |
30 |
100% |
0 |
0 |
0 |
601 |
32 |
32 |
31 |
97% |
1 |
3% |
0 |
二年级检测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50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6项);
四年级检测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50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7项);
五、六年级检测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50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50米X8往返跑、一分钟仰卧起坐(8项);
二、教学质量分析
1、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体育课,对体育课的概念变得更加清晰了,大部分学生都能遵守课堂常规,并且在我的引导下,也养成了较好的体育习惯!在本学期当中,我系统化的教学生学习了50米跑技术以及跳绳和投掷类等项目,与开学初相比,学生的进步非常大!其中501班的优秀率是100%,;601班的优秀率是97%,良好是3%;203班的优秀率是86%,良好是14%;204班的优秀率是83%,良好是17%;401班的优秀率是85%,良好是15%;402班的优秀率是86%,良好是14%;从测试的情况来看,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成绩比较好,二年级和四年级的成绩不理想,以后在教学中多加强二年级和四年级的锻炼。
2、本人教学工作分析
经过这学期的磨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与建议
教学目标单一 学校体育的一个致命伤是学生学了十几年的体育,在他们走出校门后,竟与体育再见了。这与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相关;与我们把体育理解为机械被动的教育有关;还与我们没有在体育课堂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和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以往的体育教学,所偏重的是一个技术怎么教,一个动作怎么做,忽略了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忽视了对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无所适从,无所收获。那么,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学生们运动的乐园。多创设一些适宜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就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今后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突出体育教学的全体性,把学生间的显著个体差异作为确立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多层次教学。如素质练习,一般都由教师安排固定节目。如上肢力量训练,学生同做多少个俯卧撑;腰腹力量练习,学生共做多少个仰卧起坐等。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