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花都狮岭实验学校会议纪要
会议名称 |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班主任例会 |
||
会议时间 |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
会议地点 |
C401 |
会议主持 |
刘芳 |
记 录 人 |
肖攀 |
参加人员 |
杨世和、刘芳、何秀兰、各班主任、德育处成员、李超、徐海欣 |
||
缺勤人员 |
无 |
||
内
容
纪
要
|
一、杨主任做期末考试指示 (一)12月27日、29日,八年级艺术课国测,采取调查问卷解答形式; (二)12月30日,中学部全体学生进行生物、地理、信息课程的统考; (三)1月10日、11日,全体学部期末考试,考试结束后,由德育处统一安排放假相关事宜,各项表彰通过线上公布,下学期开学再进行颁发; (四)不参加统考的人员,班主任进行上报名单。 二、《心理疾病知识科普讲座》,主讲人:曹书敏 (一)目的:了解常见心理疾病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看待心理疾病的观念;学习呵护心灵的方法。 (二)正常与异常心理状态区分原则: 1. 与现实处境是否相符,是否有自知力; 2. 心理过程之间是否协调一致; 3. 人格相对稳定。 (三)青少年抑郁症的识别与干预: 1. 调查数据的提示; 2. 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 3. 抑郁症的病因; 4. 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 (四)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情绪、躯体变化、行为、思维认知和态度。 1. 情绪:悲伤或无望感,时常哭泣;易怒,易激惹;快感缺失。 2. 躯体变化:饮食障碍,体重变化;睡眠障碍(失眠或早醒);躯体化症状(身体不适感);易疲惫,精神缺乏。 3. 行为:与家人、朋友联系减少或中断;厌学,拖欠作业;破坏性行为、自我伤害行为。 4. 思维认知:悲观、思维模式变慢、推理被歪曲;注意力难以集中。 5. 态度:无价值感、低自尊。 (五)抑郁征兆的行为表现:易怒、沮丧、爱争论、冲动、破坏行为。 (六)青少年抑郁症的危害: 1. 可能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发育过程; 2. 可能严重影响在校表现、社交活动以及最终的职业成就等; 3. 青少年时期的抑郁增加了成年后抑郁的可能; 4. 伴有一种或多种其他障碍。最常见的伴随障碍是焦虑障碍; 5. 复发率高。 (七)抑郁发展的框架: (八)抑郁症病因:家庭功能失调;生活压力事件、童年创伤事件;消极思维模式;电子产品影响;遗传因素、家族史;神经生物影响 (九)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抑郁症: 1. 学会管理情绪; 2. 寻找新的情绪出口; 3.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4. 运动缓解紧张情绪。 (十)抑郁症的治疗方式:多运动、充足的睡眠、必胜的信心、良好的社交、与疾病前行、专业干预。 (十一)双相情感障碍: 1. 主要临床表现:躁狂期——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过多、睡眠需求减少,可伴有夸大妄想。抑郁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动减少;常伴有自杀意念或行为。 2. 产生原因:主要与家族遗传和机体内的生化物质异常有关(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 3. 病程特点:反复发作,间歇期可正常 (十二)强迫症: 1. 临床表现:存在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 2. 产生原因:内心矛盾冲突与压抑;家庭刻板教育与强迫性个性;遗传;生化因素异常(5—羟色胺)。 3. 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技术治疗。 (十三)改变人的六条途径: 1. 生物层:药物治疗; 2. 潜意识层:心理动力学治疗; 3. 情绪层:情绪焦点治疗; 4. 认知层:认知治疗; 5. 行为层:行为治疗; 6. 人际社会层:人际或后现代治疗。 (十四)危机干预: 1. 自杀信号的识别; 2. 自伤的目的:获得快感,释放情绪;自杀。 3. 自杀风险的评估:自杀意图越明显,自杀计划越详细,自杀风险越高。 三、刘主任强调: (一)临近期末,班主任应勤到班,课间多巡班,联合配班老师、科任老师,加强对班级的管理以及关心,时刻提醒并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二)上课不应存在关门现象,需保持室内通风。 (三)强抓测温和通风,天气温度较低,时刻提醒并关注学生身体状况以及衣着适当。 (四)教官勤抓午休和晚就寝,确保每名学生休息到位,以及睡觉保暖情况落实。 (五)违禁品检查没有松懈,却仍有家长通过快递的方式,给学生送至学校,望班主任严格落实违禁品禁止进校园的规章制度。 (六)每周班主任例会请准时到达。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