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花都狮岭实验学校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欧阳君
本学期在我校校领导下,在全体老师的协调配合下,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顺利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方面:
(一)课堂教学
这学期数学、英语尝试分层走班模式,针对新模式老师们也提出了教学要求:“培养兴趣,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因材施教”。分层走班,实施分层作业,激发学生兴趣。分层次教学,很大限度上达到了因材施教,学生学习程度相当,教师上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更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
(二)校内备组教研工作
学期初规范每学科每学期特色活动及时间安排,由教务处调控、整合,更好地举办完成学科活动,减少对课程教学的冲击。
每周周二下午进行理科教研,周三下午进行文科教研。对于每周教研活动的具体情况都要进行记录,各备课组长认真做好每次教研记录,保证按时出勤,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对集体教研活动记录及时整理,使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改进,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教务处也不时进行检查工作,确保教研顺利、有效开展。
本学期除了每周固定教研时间外,还增加了网上教研。利用QQ等网络工具进行线上教研,更加方便,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交流学习。
此外,期末优秀备组需要对整个学期的教研工作进行汇报总结,编写推文,供老师们参考学习。
(三)校外教研工作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务处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狮岭镇、花都区和集团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如:11月听课调研活动。11月份北片指导中心组成员来我校进行听课调研活动。课后教研员与授课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评课,对老师们的备课和教学进行指导、点评,老师们都受益匪浅。
还有11月中考科目的集团教研活动,教师与集团其他老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们做好教研记录等,上传至内网供其他老师学习参考。
(四)教师培训
1.教学技能大比武
11月,教务处举办了第二节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主要参与教师为非中考科目教师。通过比赛,考察教师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达到以赛促研,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目的。
2.解题、命题比赛
12月,教务处举办了解题、命题比赛。用花都区解题命题竞赛的题目进行竞赛,考核各个中考科目教师的学科素养,以此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
3.校内培训讲座
教务处主任杨世和定期给教师们进行讲座培训,如:9月份的备长培训等。还有何秀兰老师的法治讲座。这些培训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极大的推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五)教学常规管理
每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工作。对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等进行定期检查,并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反馈,公示到内网。利用网络,把备组教学设计上传到内网,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督导力,加大了教堂教学管理检查力度,对教师到岗、提前候课、拖堂、随意调课等进行常规性检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表扬优秀、纠正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双减”工作和“五项管理”工作
教导处落实“双减”政策相关要求,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双减责任,组织教师学习双减政策,在教学教研中贯彻落实。每周填写上报“双减”工作报表,及时更新数据,积极配合“双减”工作。
在落实好五项管理的前提下,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作业公示》、《睡眠管理制度》、《睡眠状况监测制度》、《手机管理制度》、《手机申请进入校园制度》、《课外读物管理制度》等制度和方案,重点关注作业设计、作业质量、作业的批改,严格调控作业总量。
(七)公开课和听评课
大多数教师达到学校要求,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其中王亚丽老师承担了北片公开课;黄依颖老师的公开课被评为优秀公开课,达到区公开课的水平。
大多数老师听课记录达到15节次,达到听课要求。
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校内教研
学校布置的教研任务落实不是很到位,存在应付检查的问题。
改进:把主题式教研落到实处,围绕主题高效开展学科教研活动。
(二)校外教研
老师们没有及时上交教研活动记录。
改进:规范校外教研要求、流程,让老师们有所了解。同时,通知教研活动时,告知老师们教研后要上交的资料。
(三)教师培训
(1)教学技能大比武
部分比赛评委场次缺席;统分方式有待改进;宣传工作不到位。
改进:修改方案,结合老师们的意见,更换比赛方式,抓紧宣传工作,推文等提前准备。
(2)解题、命题比赛
没有及时给予老师反馈总结。
改进:工作要全面、细致,及时反馈、总结到位。
(四)教学常规检查
(1)教师教案、作业批改等要进一步规范。部分教师二次备课不够深入,对课堂教学组织的指导性不强。
(2)部分检查人员不够认真、仔细。
改进:
(1)明确教案、作业批改的要求。检查情况及时评价、公示,对发现问题的要限期整改。
(2)对检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明确要求。
(五)“双减”工作和“五项管理”工作
资料繁杂,没有及时整理归档,导致检查的时候比较匆忙,资料上交不全。
改进:对于“双减”工作资料,要及时整理、及时归档,随时应对上级检查。
(六)公开课和听评课
(1)部分教师教研听课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只要完成了任务,决不肯再多听1节,听课记录和评课记录也都相应较少。有了听课的形式,缺少听课时的真实体验感悟。
(2)评课只在备课组内部进行,不是所有听课人员都参与评课。
(3)部分老师的公开课没有进行磨课、研讨,准备不够充分。
改进:
(1)开展组织公开课和听课评课的专题讲座,提高教师对上公开课和听评课的认知,提高教师听评课境界,变“要我听课”为“我要听课”。
(2)公开课后,由备组或教务处认真组织评课,所有听课人员都参加。围绕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进行评课、议课,从而让听评课落到实处,让老师们都有所收获,不仅仅把公开课和听评课当做任务。
(六)其他工作
1.培优扶差课堂没有进行及时性记录,过程材料较少。
改进:
(1)提高对培优扶差课堂的检查,落实进行培优扶差学生的后续跟进工作。
(2)教务处对此项活动实行量化考核,对于表现突出的,将于公开表扬。
2.校内没有正在开展的课题研究。
改进:
(1)开展课题申报和指导讲座,积极鼓励教师写教育论文。
(2)告知教师关于课题的奖励机制。
三、下学期工作的新设想
(一)公开课和听评课
(1)公开课后当天及时进行评课活动。上课老师当天写反思总结,交给备长,备长收到后结合评课结果,第二天出具听课评价总表,发到教务处存档,并发送到微信群,供大家学习参考。
(2)开展组织公开课和听课评课的专题讲座,提高教师对上公开课和听评课的认知。
(二)校内教研
开展“师徒结对”模式,用“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借助教龄长、经验丰富的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充分地激发新教师的教学热情,使他们得以尽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三)校内培训
每学期组织一次骨干教师微讲座,以骨干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成功经历进行分享,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学术素养
1.开展由于课题申报和指导的讲座,积极鼓励教师写教育论文,开展教学课题研究工作,提高个人学术素养。
2.积极组织教师阅读教育教学书籍,读书节推荐具体书籍,让每个老师阅读后上交一份心得体会。
本学期即将过去,现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在新的学期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力争使负责的各项工作更上层次,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
2022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