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任课教师:李晓丹
考试 |
考试班级(人数) |
均分 |
优秀率 (80分以上) |
及格率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年级 排名 |
期中 |
703(39(人 |
78 |
7% |
78% |
104 |
32 |
6 |
705(42人 |
83.12 |
18% |
90% |
105 |
44 |
4 |
|
期末 |
703(39(人 |
84.03 |
7% |
84.5% |
106 |
41 |
6 |
705(42人 |
92.90 |
23.94% |
95% |
112 |
56 |
3 |
|
比值 (期末-期中) |
703 |
6 |
0 |
6% |
2 |
9 |
0 |
705 |
9 |
5% |
5% |
7 |
12 |
1 |
|
试 卷 分 析 |
本次考试测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20分。试题分三个板块,共24道题:由“积累和运用”、“阅读理解”、“写作”几个板块构成。 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积累以及迁移运用能力,具体涉及汉字的音形、病句辨析、名著阅读及文学常识的掌握、语言运用、语句衔接、古诗文默写。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分别是一篇课内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词汇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能力,具体涉及文言实词解释、重点语句的翻译、对某一观点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信息的筛选,局部探究等,总之,考查学生在文本中概括提炼的能力。 第三部分为写作。出题者颇具匠心,命题作文“真有意思”,这个题目紧紧贴近学生生活,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有话可写,让孩子们倾吐心声,给每个孩子彰显风采的机会,同时,又是很出彩的作文题目。 从总体来看,本次试卷大体能够按照广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的题型进行设置,试题设置由简到难,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考核方式来看,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兼顾综合活动与口语交际,提倡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多元化解读。引导学生在重视课堂学习的同时,还要关注生活,关注历史,思考亲情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
||||||
学生 答题 分析 |
1、第1题字音判断、第2题的字形考察和第5题情境表达题得分率比较高,说明同学们的基础掌握比较扎实,语句衔接题答题不够理想,可见学生在语感和题感乃至答题技巧上还有待加强。 2、 第7小题为古诗填空题,难度不大,较为简单,几乎等于送分题。学生答题整体情况比较乐观,但仍存有不可忽视的失分现象。 3、文言文阅读的实词解释和语句翻译,大多数同学都能得分。 4、命题作文《真有意思》学生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不会扣题、点题,即便选材合乎要求,但是因为欠缺点题的语句或者不能够恰当点题,显得整篇文章偏离题目。另外,学生选取事件很有局限性,缺少新颖的内容。 |
||||||
教学 反思 及改 进措 施 |
1.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基础知识积累巩固方面还要提醒夯实到位。注重培养学生对字词音义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尽量让学生自己整理积累重点字词,不会的字词及时查字典。经典诗文背诵默写也要落到实处,提醒学生绝对不能眼高手低,尽量克服厌背心理。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病句、成语、标点等专题训练,使学生掌握此类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2.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系统地分析出题规律,总结答题技巧和方法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精读课内外优秀作品,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并教会他们多种阅读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善读书、勤思考等习惯。最终形成整体阅读的观念,积累阅读知识,总结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从而完成课内向课外的一个迁移。 3.作文教学中,认真备好每次的作文课和讲评课,及时进行评价和反思。分审题、选材、立意等专题知识进行专门的写作技巧方面的讲解,培养学生勤写、多练、自评、互评的好习惯。 |